一、个人简介
贾泽林,男,1986年生,甘肃宁县人,博士,副教授,十三水
副院长,国际中文教育、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生导师,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学、国际中文教育。
二、学习和工作经历
2004年9月-2008年6月,在西北师范大学文十三水
学习,获文学学士学位。
2008年9月-2011年6月,在西北师范大学文十三水
学习,获文学硕士学位。
2011年9月-2015年6月,在南开大学文十三水
学习,获文学博士学位。
2015年7月-至今,在十三水
十三水
任教。
2019年12月-2020年10月,在University of Notre Dame(美国)访学。
2017年9月被聘为硕士生导师。
2020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。
三、主要科研成果
(一)、学术论文
1.副词“起码”的语义、语用分析,《语文研究》2015年第1期。(CSSCI)
2.汉语方言中古端组声母塞擦化的蕴涵共性及解释,《语言研究》2016年第1期。(CSSCI,与盛益民、黄河合著) 收录于刘丹青、陆丙甫主编《语言类型学集刊(第一辑)》,世界图书出版社,2018年。
3.量级义副词“起码”与“至少”,《汉语学报》2016年第2期。(CSSCI)
4.量级关联语“甚至”与“连”字结构的关系,《语言研究集刊》2017年第1期。(CSSCI)
5.副词“总”的量级义及其浮现过程,《新疆大学学报(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)》2017年第5期。(CSSCI)
6.相对量级和绝对量级——量级义“还”字句与“都”字句的差异,《语言研究集刊》2019年第2期。(CSSCI)
7.副词“还”量级义的浮现,《汉语学习》2021年第2期。 (CSSCI)
8.新兴构式“被X耽误的Y”双重正向评价义的浮现,《语言教学与研究》2024年第3期。((CSSCI))
9.“山寨”及其语义特征分析,《现代语文》2009年第2期。
10.英语习语公式描述的预警要求,《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》2009年第1期。
11.现代汉语类词缀的形成及其与外来词的关系探究,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(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)》2010年第2期。
12.语法规则和语言现象的互动,《长春大学学报》2010年第5期。
13.汉语类词缀的生成及其华文教学的对策研究,张建成主编《华文教育与中华语言文化传播》,北京: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16。
14.汉语类词缀的新词生成能力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,《广西教育》2019年第9期。
15.甘肃宁县方言中的助词“着来”,《现代语文》2014年第11期。
16.汉语类词缀的性质及其教学策略探讨,《汉字文化》2019年第19期。
17.汉语类前缀和类后缀的不对称性分析,《汉字文化》2019年第21期。
18.情态动词“应该”的多义性及其解释成分,《齐齐哈尔大学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20年第2期。
19.“透露”消息还是“透漏”消息,《汉字文化》2020年第9期。
20.甘肃宁县方言“有一A”构式研究,《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》2020年第3期。
21.国际中文教育“手写为学,电打为用”汉字书写观的构建与操作,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(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)》2025年第3期。(与罗泉悦合著)
(二)、主持项目
1.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“元语言视阈下现代汉语量级范畴的形式与功能研究”,项目编号: 18XJC740002
2.主持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“互动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量级范畴研究”,项目编号:2022K017
3.主持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“汉语量级副词的来源及其演变机制研究”,项目编号:2016K028
4.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“现代汉语量级关联义副词研究”,项目编号:18SZYB31
5.主持2017年度校级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究项目,项目名称:初级汉语综合
6.主持十三水
2021年度校级教学改革综合研究项目,项目名称:汉语言专业留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提升机制研究。
7.主持十三水
2024年度校级教学改革综合研究重点项目,项目名称:汉语言(留学生)本科专业教育管理制度的优化升级方案研究。
(三)、教材著作
《国际汉语教学基础》(第一作者),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,2019。
四、获奖情况
1.2016年参加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,荣获全校文科组一等奖;
2.获得十三水
2017-2018学年“教学质量优秀奖”;
3.荣获十三水
2019届本科生“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”称号;
4.获得十三水
2018-2019学年“优秀实习带队教师”称号;
5.获得十三水
2024-2025学年“教学质量优秀奖”。
6.获得十三水
2025年本科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。